Friday, October 5, 2012

Literatur of 《红楼梦》读后随笔 ( 3 )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红楼梦》读后随笔   3  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摘自 百度赤道中人
       《红楼梦》是中国有史以来的四大名著其中之一,研究《红楼梦》已成为当今一门特别学科。自中国五四运动前后大文学家王国维《红楼梦评论》、胡适《红楼梦考证》面世后,尤为掀起了“红学”研究的热潮。此后,直到今天仍有许多大家多年来从不间断地对此巨著作深入研究。但《红楼梦》作者曹雪芹一生尚未被发现留下其它著作或另外可作佑证的资料,因此可供参考、互证的材料少之又少。 在诸多关于《红楼梦》的学术研究著作当中,各家各派众说纷纭,莫衷一是。这正证明《红楼梦》这一巨著及至无穷无尽的生命活力。
曹雪芹之“此开卷第一回也”“中的”“披阅十载,增删五次” 说明作者对其著作是十分慎重的,在“字字看来皆是血,十年辛苦不寻常”不难让我们了解到这部巨著创作过程的艰辛; “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,都言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。”句,更是道出了曹雪芹的用心良苦。姑且不论其“作者自云“的披阅十载等事是否属实,但开卷第一回中又如“虽我未学,下笔无文,又何妨假语村言,敷演出一段故事来,亦可使闺阁昭传,复可悦世之目,破人愁闷,不亦宜乎?” 、“此回中凡用‘梦’用‘幻’等字,是提醒阅者眼目,亦是此书立意本旨。” 、“…竟不如我这半世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,…亦可消愁破闷。至于几首歪诗,也可以喷饭供酒…”等句,充分说明了曹对其作品寄予的期望,有意识地要使读者尽”“解其中味”,这是不可置疑的。当今红学泰斗周汝昌在《百家讲坛》节目专题说《红楼梦》的内容是一部多层面的著作,其写作表达手法是有表里层次的,绝不像其它三部名著那样单一而已。这个也可在吕启祥的《红楼梦寻味錄》(山西人民出版社)说的“表层之下有内层,…使人‘入迷’、‘出悟‘…”句中看出端倪。就是如鲁迅所说的“经学家看见易,道学家看见淫,才子看见缠绵,革命家看见排满,流言家看见宫闱密事。”另一个事实就是二百年来有说不尽道不完的《石头记》/《红楼梦》探索,其中自然地包括了成书后陆续出现的脂砚斋甲戌本书评、早期的手抄甲程、乙程本和高鹗时期的印刷本等等,逐渐加深了研究《红楼梦》中的内容细节和片段的出自作者心栽的用语。
研究《红楼梦》的学者,有的来自于古典诗词研究,有的来自于史学领域,或有的来自于社会学、文艺学……等等不同领域,都构成了红学研究的特点,成就了一门五花八门新学科。因此,我们可以看出《红楼梦》这部巨著是作者呕心沥血的创作,也是有史以来作者匠心独运的成功作品。既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部伟大创作,就是肯定了这部作品的创作初衷、内涵的确与众不同,那么,很自然地我们能在作品中的字里行间,看得出是字字珠玑。细读《红楼梦》第一回作者自云云云,可见作者处处强调了其作品中包含的创作动机、将真事隐去的内容、世态炎凉的悲情、理想的和现实中相互交错的无奈及抒发内心的痛苦等等。这一切都跃然纸上,尤为在遣词造句中表现无遗,而全书中使用的熟语,更是书中内容能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的使用工具和手段之一。赤道中人已将这些熟语或短语加于编排,以“成语“为主及“俗语”为次试作分析,将会有便于对《红楼梦》作者的用语习惯、思维等进行深一步的了解。

       中国国内的红学研究仍在个别、小组、会、社等单位继续着各方面本土或国际性的探讨,网上有专题的微博等等。最近较为突出的有刘心武《红楼梦续集108回》的完书、十年砍柴《另种角度解读<红楼梦>》等的出版。印尼一些爱好中国古典文学的人士也时有不定期集会,交流读《红楼梦》心得、探讨如何把《红楼梦》翻译成印尼文的可行性等等活动
赤道中人2012年10月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